1、③開花前期~結莢初期,追施平衡型或者高磷型加中微量元素肥,促進開花結實,提高座果率,間隔7~15天一次。
2、缺氮——下部葉色變黃,干枯脫落。
3、紅豆角和青豆角除外形顏色不同,其實他80%的成分是相同的,紅豆能補血,青豆角能清熱解毒,紅豆角是豆科植物的一種,富含蛋白質,口感清爽,對身體十分有好處,市面上有很大部分人,比較喜歡有顏色的蔬菜,所以集顏值營養于一身的紅豆角比較受歡迎。
4、四、豆角的施肥方案建議
5、臺灣刀豆也是一種豆角,外形像刀,個頭很大
6、有一種豆角不常見,生長在熱帶地區,外形看起來稀奇古怪,而且帶有四個棱角。這種都叫就是四棱豆。
7、蛇瓜是一年生攀援藤本;莖纖細,多分枝。葉片膜質,圓形或腎狀圓形,葉基彎缺深心形,背面淡綠色,密被短柔毛;葉柄長3.5-8厘米,具縱條紋。卷須2-3歧,具縱條紋,被短柔毛。

8、長長的豆角像辮子,似彎刀;碧綠的韭菜如同精神抖擻的將士,守衛著菜園里的其他伙伴;身著紫色長袍的茄子,就像佝僂的老壽,豆角像一個愛糾纏的小姑娘,她纏呀纏,長出來一條條細細的豆角,爸爸在豆角旁停下,那泛著一抹抹綠色的豆角像一個個綠色的胖娃娃,勾起了我的味覺
9、白豆角和青豆角的區別是:前者是白豆,后者是青豆。
10、開花結莢期
11、開花結莢期從植株現蕾至豆萊采收結束,一般為50-60天。現蕾至開花,一般5-7天,開花到商品豆莢采收一般約8-13天,商品豆莢至豆莢生理成熟還需4-10天。豆角在井花結莢期,一方面抽出花序開花結莢,另一方面繼續莖葉的生長,發展根系和形成根瘤。由于生長量大,生長迅速,因此在開花結莢期一定要滿足植株的養分需要,如開花結莢期田間管理不當,往往出現蔓葉生長不良,影響開花結莢,或蔓葉生長茂盛,延遲抽出花序、少抽出花序或引起落花落莢。開花結莢期如果營養生長過于旺盛,就會抑制生殖生長或田間水分過多或干旱,溫度過高或過低,光照太弱以及病蟲害等,這些都是引起落花落莢的重要原因。開花結莢期,植株需要大量的營養,且豆角的根用瘤菌又遠不及其它豆科植物發達,因此必須供給一定數量的氮肥;但也不能偏施氮肥,如施用氮肥過多,容易出現植株徒長,延遲開花結莢甚至引起落花落莢,因此應注意氮、磷、鉀的配合施用,并且開花結莢期應當適當增加磷鉀的比例。
12、缺鐵——上排左邊到下排右邊顯示出不同程度的缺鐵癥狀。幼葉較老葉黃化更為明顯,但葉脈仍保持綠色。
13、扁豆角非常扁,像一把尺子
14、二、豆角的需肥特性
15、從種子萌動至第一對真葉展開的過程。子葉剛出土時,植株仍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此時植株主要靠貯藏在種子內的養分在發芽時分解后加以使用,第一對真葉展開后植株才可進行光合作用。
16、青豆角性寒,現在開始入冬,已經不適合吃了,夏天吃最好。
17、很像豆角的蔬菜叫做蛇瓜,因為外形總是有一些扭曲,就像蛇一樣所以有此名字。蛇瓜在沒有成熟之前外表非常像豆角,顏色是綠色的,有帶有些許白色的條紋,而成熟之后的蛇瓜顏色就會變成橙黃色,這時候跟豆角就有所區別了。
18、豆角的根系較發達,但是其再生能力比較弱,主根的入土深度一般在80~100厘米之間,群根主要分布在15~18厘米的耕層內,側根稀少,根瘤也比較少,固定氮的能力相對較弱。豆角根系對土壤的適應性廣,但以肥沃、排水良好、透氣性好的土壤為好,過于黏重和低濕的土壤不利于根系的生長和根瘤的活動。豆角對肥料的要求不高,在植株生長前期(結莢期),由于根瘤尚未充分發育,固氮能力弱,應該適量供應氮肥。開花結莢后,植株對磷、鉀元素的需要量增加,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增強,這個時期由于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求量增加。相關的研究表明:每生產1000公斤豆角,需要純氮10.2公斤,五氧化二磷4.4公斤,氧化鉀9.7公斤,但是因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豆角生長過程中需鉀素營養最多,磷素營養次之,氮素營養相對少。因此,在豆角栽培中應適當控制水肥,適量施氮,增施磷、鉀肥。
19、①幼苗期,追施生根劑,促進根系生長,防治根腐病和猝倒病。
20、綠豆角口感更爽脆,而紅豆角吃起來軟和,如肉的口感,可根據家人的口味選擇。平時常吃的豆角有綠豆角和紅豆角兩種,綠豆角口感更爽脆,而紅豆角吃起來軟和,如肉的口感,可根據家人的口味選擇。但我們都知道,顏色越深的食材營養價值越高,紅豆角比起普通綠豆角還具有補血的功效。
21、豆角寬寬的,像彎彎翠綠色的小月牙。
22、從7-8片復葉至植株現蕾為抽蔓期,一般約10-15天。這個時期主蔓迅速伸長,基部開始在第一對真葉及主蔓第2-3節腋處抽出側蔓,根瘤也開始形成。抽蔓期需要較高溫度和良好的日照,在此條件下,莖蔓較粗壯,側蔓發生也較快;如溫度過低或過高,陰天多,則莖蔓生長較弱。抽蔓期土壤濕度大,則不利于根的發育和根瘤的形成。
23、追肥
24、三、豆角的缺素癥狀
25、②抽蔓期,追施高氮型水溶肥加上生根劑,促進枝葉健壯生長。
26、缺鎂——中下部葉片的脈間呈紫紅色,上部葉片葉色正常。
27、缺錳——葉片可見清晰的網紋,葉片上有棕褐色小斑點。
28、幼苗期
29、重施基肥
30、菜豆錳中毒豆莢和葉片上出現許多棕褐色斑點
31、紅豆角和青豆角從外形看差不多,只是顏色不一樣罷了,還有一個就是口味和口感不一樣,他們各有各的特色。紅豆角補血,青豆角是青熱解毒的。
32、抽蔓期
33、菜豆輕度缺錳癥狀
34、幼葉具有脈間明顯失綠
35、白豆角和青豆角的區別是顏色,長度,口感都不一樣。白豆角,豆子較大,豆莢質感疏松,因此非常容易烹調入味。白豆角很適合燜或燉,口感軟爛,香氣撲鼻。
36、豆角忌連作,最好選擇三年內未種過棉花和豆科植物的地塊,基肥以施用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適當配比的復合、混肥料,如15-15-15含硫復合肥等類似的高磷、鉀復合、混肥比較適合于作豆角的基肥選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施用基肥時應根據當地的土壤肥力,適量的增、減施肥量。最好配生物有機肥,土壤調理劑和中微量元素肥。
37、種子發芽期
38、蛇瓜。
39、四棱又叫做香龍豆、皇帝豆,產于我國的云南、廣西、廣東、海南和臺灣等省份和地區。
40、青豆角外形細長,一般長30~40cm,豆莢肉比較薄,整體緊實脆嫩。青豆角適合炒制或用來制作泡菜。制成酸豆角后非常美味,可以制作酸豆角炒肉末,直接炒制或焯熟涼拌也很好吃
41、紅豆角性平,當然吃了也不會上火,一年四季都可以吃。
42、缺硫——左為未施硫肥的,葉色發黃;右為施過硫肥的,葉片正常。
43、從第一對真葉展開至具有7-8張復葉為幼苗期。豆角幼苗在第2-3張真葉展開時便開始發生花序軸原始體,其次著生花原始體,進入生殖生長。幼苗期一般15-20天,春季氣溫在15℃以下的低溫和陰雨天氣,豆角較容易出現幼苗根腐病而死苗。夏季高溫多雨天氣,又容易發生猝倒病。因此,幼苗期遇到不良氣候要注意防治根腐病和猝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