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寫信開頭的問候語朋友優選51句:1、①開頭稱呼:頂格,有的還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飾詞,如親愛的等。2、一、書信開頭語3、③正文:這是信的主體,可以分為若干段來
1、①開頭稱呼:頂格,有的還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飾詞,如親愛的等。
2、一、書信開頭語
3、③正文:這是信的主體,可以分為若干段來書寫。
4、對長輩:叩稟、敬叩、拜上
5、對晚輩:字示、白諭
6、父母:恭請福安、叩請金安
7、古人書信為豎寫,行文涉及對方收信人姓名或稱呼,為了表示尊重,不論書寫到何處,都要把對方的姓名或稱呼提到下一行的頂頭書寫。它的基本做法,為現代書信所吸收。
8、臨書倉卒,不盡欲言。謹申數字,用展寸誠。書不盡意,余言后續。
9、啟辭就是信文的開場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
10、開頭寫開頭稱呼,也稱“起首語”,是對收信人的稱呼。
11、長輩:幾前、尊前、尊鑒、賜鑒、道鑒
12、晚輩:如晤、如面、如握、青覽
13、稱呼要在信紙第一行頂格寫起。
14、平輩:足下、閣下、臺鑒、大鑒、惠鑒
15、稱呼和署名要對應,明確自己和收信人的關系。
16、女性:慧鑒、妝鑒、芳鑒、淑覽
17、五、常用的提稱語
18、現代書信格式:
19、稱呼可用姓名、稱謂,還可加修飾語或直接用修飾語作稱呼。

20、②問候語:如寫“你好”、“近來身體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不過很少。)
21、惠書敬悉,情意拳拳。接獲手書,快慰莫名。昨得手書,反復讀之。
22、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兩格書寫。
23、④祝頌語。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禮”為例。
24、師長:函文、壇席、講座、尊鑒、道席、撰席
25、擴展資料:
26、四、祝愿語
27、⑤署名和日期。寫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寫在祝頌語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側。最好還要在寫信人姓名之前寫上與收信人的關系,如兒×××、父×××、你的朋友×××等。在下一行寫日期。
28、對平輩:謹啟、鞠啟、手書
29、平輩:順祝
30、日來事忙,恕不多談。專此奉復辟。手此奉復。敬候回諭。
31、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鑒
32、同學:硯右、文幾、臺鑒
33、二、結束語
34、草率書此,祈恕不恭。匆此先復,余后再稟。特此致候,不勝依依。
35、答:古代人寫書信,和咱們現在一樣,一上來就要表示是寫給誰的。在古代,如果要表示對對方的尊敬,還需要提到自己是誰。比如司馬遷《報任安書》,起首是:“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少卿足下……”其中“太史公”是司馬遷自稱,“牛馬走”意思是像牛馬一樣奔走的仆人,是說自己的謙辭。而“少卿”是指收信人任安的字,“足下”是對對方的敬稱。
36、一是緊接著主體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標點。
37、諸不具陳。謹申微意。請長紙短,不盡依依。言不盡思,再祈珍重。
38、“此致”可以有兩種正確的位置來進行書寫:
39、頃奉惠函,謹悉一切。頃接手示,如見故人。得書甚慰,千里面目。
40、稱呼和祝頌語后半部分的頂格,是對收信人的一種尊重。是古代書信“抬頭”傳統的延續。
41、提稱語是提高稱謂的語詞,用以表達盼望受信人閱覽這封書信之意。
42、諭書敬讀,不勝欣慰。拳拳盛意,感莫能言。頃接手示,甚欣甚慰。
43、久不通函,至以為念。前上一函,諒已入鑒。喜接來函,欣慰無量。
44、三、常用書信套語
45、結尾問候語,是問候受信人安好。
46、如果忘了寫某事,則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兩格寫上“又附”,再另起一行書寫未盡事情。
47、“敬禮”寫在“此致”的下一行,頂格書寫。后應該加上一個驚嘆號,以表示祝頌的誠意和強度。
48、提稱語,用在對方稱呼后面,表示尊敬——
49、長輩:恭請崇安、敬請福祉、敬頌頤安
50、師長:敬請教安、敬請教祺、敬頌海安
51、一般開頭會寫某某兄臺,或者直接稱呼姓氏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