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在進入新時代后,固然各條戰線的工業化程度都在加強,但是鑒于中國最突出的人口因素,糧食安全問題依然是中國未來任何一個發展階段的最重要且最棘手的問題。因此而看,無論在何時,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農業裝備機械都是需要重視且重點發展的產業。
8月20日,中聯重科、弘毅投資與奇瑞重工在首都北京共同宣布,中聯重科以20.88億元收購奇瑞重工占總股本60%的18億股股份,弘毅投資則以6.96億元取得奇瑞重工6億股股份,占總股本的20%。據慧聰工程機械網記者觀察,此次并購標志著中聯重科拓展農業機械業務板塊的戰略正式落地。中聯重科方面對此表示,此次并購將助推中聯迅速成為國內領先的農業機械企業,預示著我國農機行業的格局由此改變,中聯重科將引領農業機械登上全球價值鏈高端。
在此次收購儀式的現場,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說,農機產業擁有旺盛的發展潛力,“目前,我們的發展重點已從以往單一的工程機械板塊,轉型為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環境產業、重型卡車以及金融服務等五大板塊齊頭并進,而與奇瑞重工的聯合,標志著我們公司在農機板塊的發展戰略實現了落地,戰略設計逐步變為現實。”他表示,并購奇瑞重工,會助推公司迅速成為國內領先的農業機械公司,實現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也會令農業機械成為繼工程機械、環境產業之后的又一大利潤增長及業務亮點。“我們在農機方面有研發能力,而奇瑞重工自身已經有產品,彼此在技術研發、零部件以及銷售市場網絡上都可以實現較好的對接。”
其實,就在中聯重科此次收購事件之前,中國的農機行業就已經風生水起。無論是各個農機廠家對于新產品研發的發力,還是它們在市場版圖之上作出的各項拓展之舉,這些都可以說明我國的農機發展前景很廣闊。
在近日,甘肅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甘肅省現代大型農機發展規劃》,為農機裝備制造業發展和現代農業建設繪制了新的藍圖。該發展規劃明確了緊抓國家政策疊加的機遇期和向西開放開發的有利時機,以提高現代大型農機工業創新能力和制造水平為著力點的指導思想;明確了堅持對外開放與自主創新相結合、制造產業發展與農業服務業相結合、重點突破與全面提升相結合、政府引導和社會參與相結合的發展原則;明確了甘肅省現代大型農機制造能力跨越發展、結構優化技術更新、作業水平和經營效益顯著提高、保障質量安全等發展重點;明確了到2020年,全省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大型農機裝備企業集團。看來政府對于農機領域的發展歷來都是關注的,有了上級政府的正確督導,這個產業的發展才能夠方向正確,并且是有的放矢。
就在各家農機企業確立了發展大方向之后,他們也將科技智能化因素引入到農業機械的制造中,為中國的農機用戶制造更先進、更智能的農業機械設備。據悉,2014年,時風集團投資2000余萬元配備200臺日本松下焊接機器人,廣泛用于農業裝備產品零部件制造;投資3000多萬元引進美國、日本、法國的先進設備,新上玉米收割機關鍵鑄造件生產線;投資6000多萬元購置加工中心、數控機床,用于玉米收割機驅動橋、傳動箱等零部件的加工;投資4000余萬元配置20余臺激光切割機用于鈑金件加工。“時風的原則是先升級生產裝備,產品升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時風集團總經理劉成強告訴筆者,過去時風發展靠辛勤的勞動和簡單的機械化作業,而現在已經變成了自動生產線、機器手、機加工中心,進入了自動化時代。他說作為企業如果要想在市場上站住腳并保持領先,在保證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的同時,必須通過大批量、專業化生產來取勝。
在前不久安徽省政府召開農機農藝融合發展調研座談會上,奇瑞重工總經理王金富從推動農機農藝融合對現代農業發展的作用,在農機農藝融合發展中,農機工業企業如何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等方面與代表們交流了體會和實踐,并稱奇瑞重工在這個發展中受益匪淺。
他發言中具體指出,“推進農機與農藝融合是農機工業企業的重要責任。”農機是農藝實現的技術手段,是現代農業發展的載體,農機要以農藝和現代農業發展為服務方向,只有通過農機與農藝互相適應、互相促進、深度融合,才能使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的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得到應用,推進農機農藝融合是進一步提升我國農機化綜合水平的關鍵所在。

或許在中國談及農業方面的革新,很多國人的印象目前還是只停留在袁隆平對雜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但是實際的情況是,中國的糧食問題的重要性,與此關聯的農業機械行業一直沒有停下前進的腳步,無論是各種市場動作,還是對農機產品品質的提升,中國的農機產業前景廣闊且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