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旅行時,不可錯過的一個城市就是尼斯,憑借著獨特的地中海風情,贏得了大量游客的喜歡,那么到達尼斯的交通有哪些呢?分別有什么特點?哪種在日常出行中更加便捷呢對此,你是否有過了解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梳理了一些相關的內容,快來一起瞧瞧吧!
如何到達尼斯
a.航空
尼斯機場是僅次于巴黎的法國第二大機場,也是巴黎以外第一大接待廉價航空公司的機場。巴黎飛尼斯每天有30個以上航班,航程1小時20分。
尼斯機場位于市區西邊7公里處,從戛納到該機場的路程有27公里;從摩納哥到該機場則有33公里的路程。它擁有兩個航站樓,T1航站樓和T2航站樓,并且有免費巴士穿梭于兩個航站樓之間。機場的兩個候機樓內都有銀行、貨幣兌換處、ATM機、餐廳、咖啡店、酒吧、禮品商店、報刊亭和免稅商店。1號候機樓內還有郵局。
b.鐵路(尼斯中央火車站)
從法國其他城市到尼斯:從巴黎里昂站發向尼斯的TGV直達列車,每天有2-4個班次,約6.5小時,成人票費用100歐,TGV的車票必須提前預定。也有從巴黎或斯特拉斯堡發出的夜車。
小貼士:到達尼斯的列車停靠在尼斯中心車站,即“GareNiceVille”,請注意不要在附近的Nice-Riquier或者NiiceSt
Augustin下車。
從尼斯到其他城市:到達Gare
Nice-Ville會途徑Thiers(電話:08-92-35-35-35),從那可以乘火車去戛納、摩納哥和Antibes。
小貼士:火車站的小旅行者中心服務時間:周一至周六8:00-19:00,周日則從上午9:00-18:00。如果你要耽擱一段時間,可以在火車站的自助餐廳就餐。
c.客運(巴士與長途汽車)
尼斯長途車站乘坐大巴可以前往戛納、摩納哥、埃茲、格拉斯、芒通等地,票價只需1歐元,可以直接向司機買。
地址:5bd.Jean-Jaurès
電話:04-93-85-61-81
小貼士:節假日班次會減少,周末也可能會堵車;長途車與市內公交的車票不能通用。
尼斯市內交通
a.旅游巴士
“陽光通行卡”(Sunpass):這是一種很方便的旅游通行卡。有了它就可以在尼斯城中自由利用“陽光巴士”(Sunbus)的各條公交線路進行游覽活動。其中,也包括往來尼斯市中心與機場的巴士線路。
通行卡類型:1日通行卡,面值4歐元(只由巴士司機負責售賣);5日通行卡,面值12.96歐元;7日通行卡,面值16.77歐元。
購買地址:菲利克斯·弗爾大街10號(10avenueFélixFaure);馬洛瑟娜大街29號(29AvenueMallausséna)
Sunmaxi卡:是多名旅客可一起使用的通行卡,并可在14個交通路線使用,面值16.00歐元。
b.公交
乘客候車時看到車來要招手示意,前門上車,中門下車。司機旁邊有收費箱,沒有車票的要往里面投零錢,司機不找零。前門和中門都有插卡的地方,上車后要把公交票插進去打印日期,否則即使你有票,也會被認為逃票。車頭上方的電子顯示屏滾動顯示下一站的名稱,如果需要下車,就按一下車廂里柱子上的紅色按鈕,要注意如果沒有人按鈕,到站也沒有人要上車的話,司機有可能不??烤椭苯娱_過去了。
c.出租車
在機場、火車站、出租車站及預定處可以搭乘出租車,不能在街頭招手即停。下車時記得讓司機開發票,如果有遺漏行李或者需要投訴的情況,可以在發票找到電話號碼和車輛編號。
電話:+33(0)899700878(可以在前一晚預定出租車)
費率:起步價3歐元,白天1.88歐元/公里,晚上19點到次日早上7點2.5歐元/公里,行李0.76歐元/件。附加稅6.6歐元起。
公交車有哪些類型,一起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公共汽車的分類有多種,按照運行區間,可以分為短途(市區內)和長途(市區間)公共汽車;按照燃料種類的不同,可以分為燃油、燃氣和電動公共汽車;按照車型結構的不同,可分為單層、雙層、鉸接式公共汽車等。
最初,城市公共汽車大都由載貨汽車底盤改裝而成,現代城市公共汽車的底盤一般都是根據客車的要求專門設計和制造而成。發達國家的城市公共汽車,均已實行無人售票,因此裝有收款機或驗票機,中國的公共汽車除市郊外已基本實現無人售票。
公共汽車分類標準
分類標準
此外,公車(公共汽車)可以根據其機械操作、外形設計等而分為以下類別:
按格局分類
●雙層巴士:車廂分為兩層,載客量更大。一般而言,一輛車長10米并容許企位的單層巴士可運載約60名乘客,而長度相近的雙層巴士則能運載約130名乘客。倫敦、香港、新加坡、柏林、孟買等城市均大量采用雙層巴士。其中,自1950年代起于倫敦服務的Routemaster車款更成為該市的地標(因應歐盟要求歐洲各國的巴士在2025年后必須全數是超低地臺巴士以方便老弱人士,于2005年年尾全數退役)。有些雙層巴士的上層不設車頂,供游客登上作瀏覽沿途景色,稱為“開篷巴士”。香港亦有開篷巴士為接駁山頂纜車站至中環的服務(編號為15C,由新世界第一巴士運營)。臺灣的臺北市公車處曾購買過雙層巴士,后因車輛高度以及車輛其他問題而不再添購、使用。
●鉸接巴士(掛接巴士):有些公車會以兩節車身來增加長度及載客量,并在兩節車身間加設可伸縮的接合位置(類似火車車卡之間的接駁部分)以輔助轉向。這些公車稱為掛接巴士,于北美各地頗為盛行。中國大陸稱“鉸接車”、“通道車”或“巨龍(車)”。在中國北京等地一度很常見,但這在臺灣較罕見。20世紀80年代中期,沈陽客車制造廠生產出了全中國第一臺“雙鉸接巴士”,商標為華龍牌,長23米,并進行了量產,曾在沈陽、大連多條公交線路上長期使用。近些年歐洲制造商更生產了“雙掛接巴士”、“雙層掛接巴士”等;全球最長的巴士--在巴西行走,長26.8米的沃爾沃(香港稱“沃爾沃”為“富豪”)B12M巴士,便是一輛雙掛接巴士。
●低地臺巴士(無障礙殘疾人巴士):在20世紀末期開始盛行的低地臺巴士,車廂地臺比舊款巴士更貼近路面,并且不設梯級。全車低地臺的被稱為低地板巴士,而后半車廂有二三臺階而前半車廂低地板的被稱為低入口巴士。這些巴士裝有設施以方便行動不便的乘客(如乘坐輪椅的人士),并縮短上落所需的時間。在香港,低地臺巴士是很常見的。香港的九巴率先引入低地臺巴士。隨著香港社會對無障礙運輸的需求增加,加上新機場啟用,政府要求各間巴士公司以低地臺巴士服務機場線。自此之后,所以香港巴士公司均只會購置環保低地臺巴士。而在中國大陸,低地板的無障礙巴士還是比較少見,只有在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或在一些小城市的特定線路上運行。其中北京的低地板車比率可能是大陸最高的。像長安街上的1路、52路等。
按尺寸分類
雙層巴士:以車身長度再可細分類,常見有10米、12米、13.7米,15米。
單層大型巴士:一般是指長11米或以上,或載客量超過60人的公共汽車。例子如日本的三菱FUSOAerostar,英國的丹尼士長矛巴士,瑞典的沃爾沃(香港稱"沃爾沃“為“富豪”)B10BLE巴士,中國大陸的金龍XMQ6120G,德國的利奧普蘭Centroliner。
單層中型巴士:一般是指尺寸在10米或以下,載客量約30至40人的公共汽車。在中國中等城市比較普遍。在中國大陸,人們通常使用中巴的簡稱來稱呼中型巴士;但香港并未對中型及大型巴士加以區別,而中巴的簡稱亦一般用來稱呼曾于香港營辦大巴服務的中華巴士。英國、日本的中型巴士是一般指長約10米、闊2.3米、載客量約30至50人的單層巴士。如丹尼士飛鏢巴士、富豪B6LE巴士及日野Rainbow等。
小型巴士:簡稱“小巴”。一般小型巴士的體積比普通巴士為小,載客量一般在8至20人之間。它們多數行走于客量較低或需要服務偏遠、彎多、路窄地區的路線。有些路線亦會使用小巴以提供頻密的班次。在營運上,大部分地區的小型巴士與普通巴士沒有分別,例如澳門,由于澳門路窄車多,同時斜路彎位多而窄,因此小巴在澳門巴士發展史上占一重要席位。相反在某些城市如香港,公共小巴的營運制度是獨立于普通巴士之外。為了與“小巴”區別,一般公車也有被稱為“大巴”的。
快速公交系統(BusRapidTransit,簡稱BRT):是一種介于快速軌道交通(RapidRailTransit,簡稱RRT)與常規公交(NormalBusTransit,簡稱NBT)之間的新型公共客運系統,是一種大運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稱作“地面上的地鐵系統”。它是利用現代化公交技術配合智能交通和運營管理,開辟公交專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車站,實現軌道交通運營服務,達到輕軌服務水準的一種獨特的城市客運系統。
其他分類
導向巴士:一種由司機控制以外接受外來媒介導向行駛的巴士系統,常見的是使用導輪在專用車道上引導。
學校巴士:簡稱“校巴”或“校車”,是用以接載學童往返學校的巴士。一般而言,巴士及提供校巴服務??梢杂烧疇I運或經由合約交予經營商來營運。例如在新西蘭,巴士也要提供校巴服務,在上、下課時間掛上校巴的牌。在某些地方亦有學校本身擁有巴士及提供校巴服務。在美國的校車大多是**的。
長途巴士:長途旅運用巴士,分成一般巴士和臥鋪巴士,部分有廁所。車廂座椅以2+2或2+1式放置,日本部分長途巴士更有1+1+1雙走道的設計。

BIT公交車:有時簡稱BIT,英文就是BuiltinTestbus。BuiltinTest表示內置測試,從航空電子領域發展起來的一種設備內部測試,bus表示公交車,總的來說,BIT公交車是一種公交運輸系統,指在城市道路上循固定路線,有固定班次時刻,承載旅客出行的機動車輛。一般外形為方型,有窗,設置坐位,但有些比較長,有些以兩節車身來增加長度及載客量,屬于公交車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