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別如下:
一、硬度不同:
1、502膠水:
502膠水硬化后硬一點。
2、101膠水:
101膠水硬化后軟一點。
二、適應類型不同:
1、502膠水:
502適合不易發生形變的粘結,多用于多孔性及吸收性材料。
2、101膠水:
101更適合橡膠類粘結。
三、成分不同:
1、502膠水:
502的主要成分是α-氰基丙烯酸乙酯,5是膠水分類,乙基表示2。
2、101膠水:
101主要成分目前沒有找到,粘合劑命名來說比較靠譜的說法是根據結構結構命名最后一位代表集團,1代表甲基,2代表乙基。
使用502膠水注意事項:

1、該粘膠劑的蒸氣會刺激眼睛,所以使用時需格外小心。
2、避免與皮膚的接觸及進入眼睛,若因意外,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洗滌并送去醫院,清洗眼睛時,可使用稀碳酸氫鈉溶液。
3、觸及手部時,可以用肥皂水、洗滌液或浮石等洗凈手部。
簡介:
502膠水具有一定的毒性,只不過是固化以后毒性會降低而已,但是502膠水畢竟是氰基化合物,分解后還有會產生有毒的物質,遇潮濕水氣即被催化,迅速聚合固化粘著,在空氣中微量水催化下發生加聚反應,迅速固化而將被粘物粘牢。
502膠水為用于多孔性及吸收性材質之接著,用于鋼鐵、有色金屬、橡膠、皮革、塑料、陶瓷、木材、非金屬陶瓷、玻璃及柔性材料橡膠制品、皮鞋、軟、硬塑膠等自身或相互間的粘合,但對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難粘材料,其表面需經過特殊處理,方能粘結。
廣泛用于電器、儀表、機械、電子、光儀、醫療、輕工民用等等行業。
不建議你這樣做,應該按順序來做,這兩天有空,又把79年劉高明的拳看了一遍。悟出了很多道理。這次感覺跟上次卻大有不同。第一次看重形,這次看重內!但太極拳的形并不重要,特別是到了一定境界后,形上的不足,意上可以彌補。感覺劉高明的拳很有太極的味道,而這種味道現在已經很少能看到了。什么味道?從頭到尾的速度都是一樣的,勻速!沒有定勢。和田秀臣的視頻感覺一樣。練拳者尤如身處水中,渾身充滿阻力。這是一定的境界,也應該是太極的標準。
感覺自己練拳時,總是心浮氣躁,一開始很慢,第三段以后往往越練越快。暈!還得花功夫??!
太極拳的形,也就是外在,不練到一定火候,出不來的。像楊澄甫宗師晚年的拳照這樣內外兼備的,畢竟少!除非是一開始就追求形,那就本末倒置了。大體可以想象,老一輩的練法,早期還是重基礎,重內不重外,這是外家拳和內家拳的本質區別??删唧w怎么練法,不得而知。
劉高明的這套108式,具體拳譜我去找過,沒找到,得到的是府內派的108,兩者有點區別的。有空再找找。崔仲三現在傳的是56式,我看過。架子規規矩矩,身型非常正,身弓具備地很好。便感覺他的腿力不怎么樣,跟他現在的檔次不配??此七€沒有傅鐘文穩。把這兩套拳結合起來一起看,可以看出些東西來。
崔毅士的架子明顯是楊澄甫中年時傳的。怎么證明呢?第一,攬雀尾的第一個左掤,是面向正南方的,晚年楊澄甫改到了正西(早年是西南西北兩個斜角)。崔毅士當年沒有跟澄甫南下,所以架子相對來說比較老。第二,十字腿還有。晚年楊澄甫因為身體的原因,把十字腿改成了右蹬腳。李雅軒入門較晚,并不知道這一事,所以在他傳的拳里,干脆把這一式改叫右蹬腳。李雅軒是比較務實的,他傳的拳里改了很多拳式的名稱,這個有空再說了?,F在楊式的大架子,我們大多看到在高探馬穿掌后接的是右蹬腳而非十字腿,叫雖然這樣叫,但顯然名不附實。我建議大家還是把它練回十字腿,就是一個單擺蓮,沒有技術難度的。第三,雙風貫耳。這個雙風貫耳很特別,我在現在看到的其它視頻中都沒有看到過。倒是我學過的一套蔣玉堃傳的81式中是這樣練的。右蹬腳后有一個雙托掌,再后坐接一個現在的雙風貫耳。相信這也是澄甫宗師南下后改的。
大架子中的二起腳呢,估計很早就沒有了。想想也對,如果硬生生加個二起腳,跟練這套拳的風格就不配了。
現在網上比較有名的“太極神鷹”,我上次說過了,他是田兆麟的再傳弟子。據他所說,楊式現在的這套大架子是澄甫宗師南下后根據南方人的特點在原來老架的基礎上簡化的。意思是要突出他會的老架多少多少值錢。而我早期受他的影響也持這個觀點,但現在看過很多視頻之后,尤其是崔毅士傳的拳之后,發現這個理論明顯站不住腳。楊氏的第四代傳人,楊振銘(守中)、楊振基、楊振鐸、傅鐘文、董英杰、牛春明、鄭曼青的拳架已經基本公開,如果真是像神鷹所說的那樣,那崔仲三和劉高明打的拳將是另外一副樣子了。很明顯,雖然澄甫宗師有所簡化,但大架子始終是大架子,并沒有改變多少。這應該就是一套楊氏拳當中的入門架。如果澄甫宗師刻意簡化,其他弟子以及再傳弟子沒有可能異口同聲打得如此相像。所以得出結論,這套架子在澄甫宗師南下后早已存在,是一套入門用的架子,晚年再經過他定型而已。
歷史就是歷史.
鵬仔微信 15129739599 鵬仔QQ344225443 鵬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責聲明: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當前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部分文章是來自自研大數據AI進行生成,內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頭條百科,中國民法典,刑法,牛津詞典,新華詞典,漢語詞典,國家院校,科普平臺)等數據,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準確地方聯系刪除處理!郵箱:344225443@qq.com)
圖片聲明:本站部分配圖來自網絡。本站只作為美觀性配圖使用,無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圖,一切解釋權歸圖片著作權方,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有惡意碰瓷者,必當奉陪到底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