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網通過對我國鋼鐵行業分析,了解到目前我國鋼鐵行業面臨著產能過剩和環保等問題的困擾,這些問題促使鋼鐵行業不得不轉型,粗放式的生產模式有悖于當今的環保問題,目前我國鋼鐵行業正在逐漸深化改革,當時作為資金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轉型的道路也是非常苦難的。
1、鋼企難以承受轉型帶來的成本壓力
近幾年鋼企一直處于微利時代,目前大多數鋼企依靠非鋼產業支撐,單獨依靠鋼鐵產業盈利的鋼企幾乎沒有,據中鋼協統計數據顯示,大中型鋼鐵企業合計利潤總額由盈轉虧,總虧損額23.29億元,為2010年以來單季度最大虧損額,全行業虧損面達到45.45%,同比增加14.77個百分點。通過對我國鋼鐵行業分析報告得知,微薄的利潤能支撐鋼企繼續生存已經不容易,而轉型需要投入巨額資金引進先進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再加上當前銀行對鋼企實施限貸更是雪上加霜,所以說轉型對于在寒風中搖搖欲墜的鋼企來說談何容易!
2、轉型影響就業、地方稅收問題
鋼企轉型首先就是要削減過剩產能,以河北省唐山市為例,作為河北的鋼鐵重鎮,唐山的鋼鐵產能占到河北總體鋼鐵產能的一半以上,河北省的分解減產任務中,要求唐山市壓產4000萬噸,這將直接影響近10萬人的就業。另一方面,鋼鐵業和房地產業繳稅比例在地方稅收中能占到將近3-4成,鋼企轉型在短期內會對地方稅收產生較大的影響。

因此,對地方政府來說,削減鋼鐵產能后的土地再利用、債務處理、員工安置、解決村民的生活困難,才是他們急需解決的棘手問題。通過對我國鋼鐵行業分析報告得知,如何找到適合產業發展規律的管理模式,系統性地協調好民生與產業、中央與地方以及各主管部門的關系,是“炸爐”之后政府還要面臨的考驗。
3、“地條鋼”發展肆虐,產能越治理越過剩
2013年以來國家一直致力于削減鋼鐵產能,然而據統計顯示,鋼鐵產量庫存不斷增加,鋼鐵行業投資雖有下降,但民間投資熱情不減。一季度鋼鐵工業全國固定資產投資893億元,同比下降3.34%,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716億元,同比增長6.65%,鋼鐵工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總投資的80.18%。而且鋼鐵市場低價、無序競爭普通,大量違法生產、質量低劣的“地條鋼”進入市場,我國鋼鐵業進入了一個越治理越過剩的怪圈。
在鋼鐵業的寒冬期,鋼企只有轉型才能生存下去。對我國鋼鐵行業分析得知,目前我國鋼鐵行業轉型還在繼續探索當中,我們希望鋼鐵行業早日走出困境,迎來璀璨明天。
以上就是2025年我國鋼鐵行業分析報告的全部內容。更多中國鋼鐵鑄件行業市場預測報告請查閱報告網發布的《2012-2025年中國鋼鐵鑄件行業市場調查及趨勢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