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啤酒行業是我國釀酒工業中最年輕、發展最快的行業。中國啤酒行業之“大”已經毫無疑問,但“強”還有待時間檢驗。如何實現啤酒行業的中國夢,真正使中國啤酒成為世界之強,是全行業需共同思考和努力攻克的大問題。
目前,中國啤酒在世界啤酒格局中的地位仍然是大而不強。主要品牌有雪花、青島、燕京,在國際市場上,雖然出口逐年增加,但所占國際市場的份額極其有限。2010年~2013年,盡管中國啤酒工業連續4年對亞洲與歐洲的出口趨勢良好,但中國啤酒出口的主要市場仍然是華人市場。因此,啤酒行業市場還需要不斷開拓。
一、從傳統地盤戰到品牌戰,從資本閃電戰到運營持久戰。
啤酒行業的低值高物流特性決定了啤酒經營必須依托分廠為跳板,不適宜遠距離進攻,從而造就了傳統的啤酒行業就是以地盤戰為主的作戰方式。占據幾個縣乃至一兩個地級市就可以成就一個十萬噸級別的中小啤酒企業,占據一個省的市場就可能成就一個百萬噸級別的大型企業。
以地盤爭奪為中心的營銷戰就此展開。地盤小到一個個終端,一個個縣城鄉鎮,大到一個地級市一個省,縱觀啤酒行業的營銷發展過程,以攻城奪地為核心的地盤爭奪戰一直是核心,具體表現在:
1.小企業買店
因為沒有大資本,小企業因地制宜利用地產優勢把當地終端中的優質網點用返利或者返酒的方式“買“下來,只允許賣自己的啤酒,以此利用地頭蛇效應阻擊外地品牌,使其無法落地。這種手法屢試不爽,曾經讓眾多的中小企業看到了以小搏大的奇跡和希望。
2.大企業買廠
大企業可以不買店,但是會買廠!
攻擊中小企業以專賣店為主組建的圍城,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下下策。攻擊的過程就是一個血拼的過程,就單店瓦解而言,往往會形成不計后果的競標式抬價,從一萬到兩萬甚至到十幾萬、幾十萬……結果是店搶到手了,賠本的日子也就開始了。
一個店賠本沒關系,當成千上萬的終端都虧損時,企業不戰自敗。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在資本面前,營銷手段大多都要失靈的。很多中小企業的營銷將士們在攻城伐兵中血淋淋廝殺的不分勝負時候,總部卻被資本襲擊了。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就是資本的閃電戰的魅力。
如果說攻城破店是持久戰,那么資本收購就是閃電戰。資本收購尤其是戰略性的連片收購造就了巨頭們以省為單位的基地市場開始形成,壟斷型的基地市場打造也就成功了,基地市場也就是企業的品牌基地,利潤基地!
傳統地盤戰與資本閃電戰貫穿了中國啤酒的發展歷程,但是在集中度越來越高的今天,可以爭奪的地盤沒有了,可以收購的對象少之又少了。資本的逐利本性就顯現了,品牌戰就此開始!
對于企業而言,品牌的最直接作用就是盈利,企業能否持久的發展不是銷量多大,而是通過運營獲取持久的盈利能力,發展能力。量利選擇,大與強的徘徊成了企業決策者兩難的命題。
二、易拉罐時代
啤酒在細分市場競爭上沒有白酒成熟,白酒的文化內涵及香型、度數上的變化,加之包裝上的千變萬化是啤酒所不能企及的??v觀啤酒的近幾十年的發展歷史,度數上在變小,口味上變淡,瓶型上變小,包裝上的變化受制于機械化流水線,無外乎從捆扎時代轉為塑包、塑框、紙箱時代。這些制約條件造成行業整體換代的速度很慢。
包裝物的變化成了啤酒行業產品升級的最主要標志。從捆扎到塑包,啤酒行業用了幾十年!塑包啤酒風行了也有20年,目前逐步在淡出,紙箱普及時代已經來臨,未來包裝物的升級必然是易拉罐市場的放大及普及!
三、高端、超高端時代來臨
近幾年,啤酒廠商紛紛對產品價格進行調整,基本形成了6元以上每瓶的高檔啤酒和4-6元每瓶的中高檔啤酒的消費格局。中低檔和3元以下的啤酒銷量在逐年萎縮。據統計,百威品牌占到了整個高端啤酒市場份額的40%。在超高端市場,單箱定價則將在50-150區間,通過以價格相應的品質,滿足新族群的消費需求。以百威、喜力等為代表的外資品牌基本壟斷了超高端市場。青島啤酒近幾年推出逸品純生,奧古特等超高端品牌,也在努力搶占這部分蛋糕。

就全國性品牌打造而言,各個啤酒巨頭以青啤經典(醇厚)、雪花勇闖天涯、燕京清爽,哈啤冰純為代表,集中在單箱35-50元價格帶,成為企業利潤主體。在這個平臺之上,各個啤酒巨頭絞盡腦汁尋找向上延展的機會。近幾年,青啤祭出青島純生、奧古特、逸品純生,雪花推出純生、自然之美,燕京玩起了無醇,哈啤之上則是百威一枝獨秀。
價格帶的拉長給企業帶來了空間,啤酒行業向上的追求成為主流。行業競爭從地面戰轉為制空權爭奪的空戰,也就是說未來哪個企業占據消費者的高端需求,就會在這場空戰中占據主動。
必須確保啤酒行業“有質量的增長”,加快傳統啤酒產業的升級步伐,希望更多的中國企業能開啟“看淡規模數量增長、看重品牌質量增長”新模式,專注品質,做強品牌,向世界遞上一張張更具知名度和認可度的“中國名片”。
最新啤酒行業報告請查找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8年全球生啤酒行業預測與投資風險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