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至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大建設并列的高度,列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總布局之一,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鋼鐵行業都作為對環境影響最大的工業行業之一,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趨勢下,鋼鐵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企業的經營理念,加大環保投入,努力實現綠色轉型。
一、又好又快地實施燒結(球團)煙氣脫硫
受宏觀經濟低迷和鋼鐵行業全面虧損影響,2012年鋼鐵行業實施燒結(球團)脫硫進度明顯放緩,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2年底,我國鋼鐵行業約6萬平方米的燒結機還未配套煙氣脫硫設施,除此之外,還有約2億噸產能的球團生產線未配套煙氣脫硫設施。2013年是各地完成“十二五”減排目標的關鍵之年,也將是推動燒結(球團)煙氣脫硫力度最大的一年,鋼鐵企業應積極與地方有關部門溝通,結合自身實際和地方減排任務,合理安排工程進度,為完成“十二五”減排目標奠定基礎。
但同時,在環保部門的減排核查工作中也發現,燒結(球團)脫硫設施在建設和運行中普遍存在建設質量低下、缺乏有效的運營管理、設備投運率低、設施和臺賬不符合減排核查要求等問題,極大地影響了脫硫設施的減排效果。從2012年起,環保部門對燒結(球團)脫硫實行最嚴格的全口徑核算辦法,對脫硫設施的穩定運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鋼鐵企業在實施燒結(球團)脫硫項目時,一定要充分消化吸收有關部門發布的標準、規范,加強與兄弟企業、科研院所、技術源單位的交流溝通,特別是在與脫硫公司的合作過程中,要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避免脫硫公司丟下爛攤子、拿錢走人的現象發生。
二、鋼鐵企業應著手考慮除塵系統的優化
隨著《鋼鐵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發布,煙粉塵的排放限值大幅收緊,鋼鐵企業的除塵設施普遍需要提標改造,以滿足“史上最嚴”的排放標準,特別是在燒結(球團)煙氣脫硫的同時,應考慮對燒結煙氣中煙粉塵的協同治理。

同時,除塵系統運行所需的電費以及維護費用也是鋼鐵企業最大的一筆環保支出。而部分企業的除塵系統往往存在除塵器選型不合理、系統阻力過大、小馬拉大車、大馬拉小車、缺乏有效維護等問題,導致企業的除塵系統運行效果不佳或運行成本過高。對于這些企業,建議應結合除塵系統的提標改造,對其進行全面優化,以實現在保證運行效果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運行成本。
三、積極應對新的環保要求
《鋼鐵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還對燒結(球團)以及電爐煉鋼工序提出了二惡英的排放限值,隨著該標準實施時間的日益臨近,鋼鐵企業應積極開展二惡英減排相關工作。有條件的企業應與科研機構聯合積極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開展控制二惡英類污染物的工程應用示范。
國家《“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行動方案》中提出,在鋼鐵等行業制定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方案,研究重點行業單位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標準,選擇重點企業試行“碳披露”和“碳盤查”。因此,碳減排也是鋼鐵企業下一步環境治理的工作重點之一,鋼鐵企業有必要摸清企業二氧化碳排放現狀,提前制定碳減排技術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