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及譯文解析原文及翻譯_原文及譯文解析閱讀答案_原文及譯文解析文言文翻譯 - 查字典詩詞網
王凱字勝之。祖審鈞,嘗為永興軍駐泊都監,以擊賊死,遂家京兆。饒于財,凱散施結客。時寇準守長安,見其狀貌奇之。為言:“審鈞以忠義死,當錄其孤。”遂以為三班奉職、監鳳翔盩厔稅。先是,守卒掃遺稈自入,凱禁絕,而眾欲害之。事覺,他監官皆坐故縱,凱獨得免。元昊反,嘗出雙烽橋、染枝谷,遇夏人,破之。又破龐青、黃羅部,再戰于伺候烽,前后斬首三百余級,獲區落馬牛、橐駝、器械以數千計。夏人圍麟州,乘城拒斗,晝夜三十一日,始解去。特遷西頭供奉官。代遷,邊寇猶鈔掠,以為巡檢使,與張岊護糧道于青眉浪,寇猝大至,與岊相失。乃分兵出其后夾擊之,復與岊合,斬首百余級。又入兔毛川賊眾三萬凱以兵六千陷圍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斬首百余級賊自蹂踐死者以千數后夏人二萬寇青塞堡,凱出鞋邪谷,轉戰四十里,大敗之,復得所掠馬牛以還。凱治軍有紀律,善撫循士卒,平居與均飲食,至臨陣援枹鼓,毅然不少假。故士卒畏信,戰無不力,前后與敵遇,未嘗挫衄。兔毛川之戰,內侍宋永誠哭于軍中,凱劾罷之。經略使明鎬言凱在河外九年,有功,遂領資州刺史。久之召還,未及見,會甘陵盜起,即命領兵赴城下。賊平,澤州刺史、知邠州。未幾,又徙秦鳳路,辭日,帝諭以唃氏木征,交易阻絕,頗有入寇之萌,宜安靜以處之。凱至,與主帥以恩信撫接,遂復常貢。卒,年六十六。贈彰武軍節度使,謚莊恪。
(節選自《宋史·王凱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又入兔毛川/賊眾三萬/凱以兵六千/陷圍/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斬首百余級/賊自蹂踐/死者以千數/
B.又入兔毛川/賊眾三萬/凱以兵六千陷圍/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斬首百余級/賊自蹂踐/死者以千數/
C.又入兔毛川/賊眾三萬/凱以兵六千/陷圍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斬首百余級/賊自蹂/踐死者以千數/
D.又入兔毛川/賊眾三萬/凱以兵六千/陷圍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斬首百余級/賊自蹂/踐死者以千數/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京兆,因初指西漢都城——今陜西西安附近地區,后世便以之指稱都城。
B.枹鼓,分指“鼓槌”“鼓”,因其在戰場上能增提勢氣,后又常指“戰鼓”。
C.經略使,指在邊境重要區域設置的主管邊務的長官,唐宋諸朝多有設置。
D.諭,文中為“諭旨”的簡稱,“諭旨”是指帝王諸侯及部分高官的詔令。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凱秉公絕私,維護公家利益。面對守卒將遺落的草料歸入私囊的行為,他不像其他監察官員那樣縱容,而是嚴令禁止。
B.王凱不畏艱險,屢次建立戰功。與夏軍作戰中,他移徙多處作戰,苦守圍城一月,斬獲敵首物資頗多,立下了赫赫戰功。
C.王凱治軍有方,軍紀嚴明。平日里,他與將士們平分食物,戰時,將士們甘愿為他竭力作戰。
D.王凱謹遵圣命,成功化解夷患。少數名族有叛亂之嫌,他采取“無為”之策,靜觀其變,順利消除了叛離之患。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時寇準守長安,見其狀貌奇之。為言:“審鈞以忠義死,當錄其孤。”
(2)代遷,邊寇猶鈔掠,以為巡檢使,與張岊護糧道于青眉浪,寇猝大至,與岊相失。
參考答案
10.B
11.D【解析】“‘諭旨’是指帝王諸侯及部分高官的詔令”中“諸侯及部分高官”有誤,應排除。
12.D【解析】“采取‘無為’之策,靜觀其變”有誤,原文是“與主帥以恩信撫接”,說明王凱到任后,還是采取了一些積極措施的。
13.(1)當時寇準任長安太守,見到他的外形相貌覺得不尋常。為他上言:“王審鈞為忠義而死,應當錄用他的遺孤。”(“守”“奇”“錄”各1分,句意2分)
(2)任滿升遷,邊境敵軍還在掠奪,王凱任巡檢使,與張岊在青眉浪保護糧道,敵軍突然大批到達,與張岊失散。(“代遷”“抄掠”“……于青眉浪”狀語后置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王凱字勝之。祖父王審鈞,曾為永興軍駐泊都監,因為攻打敵人而戰死,于是在京兆安家。錢財富足,王凱分散施舍結交賓客。當時寇準任長安太守,見到他的外形相貌覺得不尋常。為他上言:“王審鈞為忠義而死,應當錄用他的遺孤。”于是授為三班奉職、監鳳翔盩厔稅。在此之前,守衛的士兵打掃遺漏的草料歸自己,王凱禁止,因而眾人都想殺害他。事情被發覺,其他監官都定罪為故意縱容,王凱惟獨得以免罪。元昊反叛,王凱曾從雙烽橋、染枝谷出發,遇到夏軍,打敗了他們。又攻破龐青、黃羅部,第二次在伺候烽作戰,前后斬首三百余級,繳獲部落的牛馬、駱駝、器械以數千計。夏軍包圍麟州,登城抵御戰斗,三十一個晝夜,敵解圍離去。特別提升西頭供奉官。任滿升遷,邊境敵軍還在掠奪,王凱任巡檢使,與張岊在青眉浪保護糧道,敵軍突然大批到達,與張岊失散。王凱就分兵從敵人后面出擊夾攻他們,又與張岊會合,斬首百余級。又進入兔毛川,賊軍人馬三萬,王凱率六千士兵陷入包圍,飛箭射在臉上,戰斗不停,又斬首百余級,賊軍自相踐踏,死的人數以千計。后來夏軍二萬侵犯青塞堡,王凱從鞋邪谷出兵,轉戰四十里,大敗他們,奪回被搶走的牛馬返回。王凱治理軍隊有紀律,善于安撫士卒,平時與他們均分飲食,臨陣作戰執槌擊鼓,毅然毫不寬容。因此士卒敬畏信服,作戰無不出力,前后與敵人相遇,從未挫敗。兔毛川之戰,內侍宋永誠在軍中哭泣,王凱彈劾罷免他。經略使明鎬上言王凱在黃河外九年,很有功勞,于是領資州刺史。很久以后召回朝廷,沒來得及召見,適逢甘陵盜賊起事,就命令領兵趕赴城下。賊被平定,授澤州刺史、邠州知州。不久,又徙秦鳳路,辭行之日,皇帝告訴他唃氏木征,貿易斷絕,很有入寇的趨勢,應當安靜地對待。王凱到達,與主帥以恩惠信用安撫接待,于是恢復進貢。去世,享年六十六歲。贈官彰武軍節度使,謚號莊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