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之淚余料建造機制是什么 余料建造機制詳解
王國之淚余料建造機制是什么?余料建造可以給武器提供一定的附加屬性能力呢,但是還建議玩家們掌握好機制屬性哦,這樣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呢,詳細的機制內容下面來告訴給大家吧~
王國之淚余料建造機制
將余料建造時拿在手里的裝備稱為“基底”,放在地上準備附加的物體稱為“余料”。
余料建造后的組合裝備可以從名字上大概看出一些信息,大概有三種命名規則
這里提出一個概念,“裝備后綴”。就是裝備名最后面幾個字。盾牌只有“盾”這個后綴。武器的后綴表示武器的類型,體現了武器的攻擊類型:是鈍器還是利器,能否砸石頭,是否擁有特殊的攻擊模組。與單手劍、雙手劍、槍這樣的武器分類會有交叉,如斧頭類在單手、雙手,槍上分別有“手斧”、“雙手斧”、“斧槍”的后綴。
第一類命名【余料名/余料來源怪物名】+【基底裝備后綴】
最普通的命名,除了裝備之間組合命名固定為“附【余料裝備名】的【基底裝備后綴】”,盾牌只有這種命名規則外,大多數情況表示這種組合對裝備并未造成太大改變。當然有很多例外,而且組合成的裝備將會同時擁有基底和余料的大部分特征,并不是說這種組合無用。
第二類命名【效果前綴】+【基底武器后綴】。
這種組合將給武器附加一個特性。第一類命名也可能附加特性,區別可能在第二類命名的特性同類材料做余料都會附加。如翅膀類材料做余料會給武器加上【風切】的效果前綴,具體效果為武器投擲距離提升。
第三類命名【余料名/余料來源怪物名】+【新武器后綴】
這種組合將強制改變武器攻擊類型。如給一把劍加上巖石,武器類型會變為錘子。本來能砍樹的劍變得不能砍樹了,就算看著石頭只在劍尖上劍刃還有一大截。蜥蜴尾巴做余料的武器將擁有【鞭】的后綴,攻擊類型為不能砍樹,不能砸石頭的普通打擊類,擁有伸長攻擊的新模組。
命名不是絕對準確的。如寶石類余料不會改變武器后綴,但實際上將武器攻擊類型改為了打擊類。
具體的武器后綴分析將在材料篇前。
余料建造后的武器耐久有極限耐久和額外耐久兩種說法,兩者描述現象相同。但我認為額外耐久的說法更貼切一些。各種證據表面有額外耐久這個單獨存在的數值,與基礎耐久并未有太緊密的聯系。有吧友發帖將余料武器在一始村拆除后將恢復額外耐久,雖然這操作實用性不大,但證明了額外耐久這個屬性的獨立存在。大師劍也有只恢復基礎耐久,不恢復額外耐久的現象。額外耐久數值分為3、5、10、25幾個檔位與基礎耐久無明顯關聯。將材料做余料材料不會壞也不是因為材料為無限耐久,而是耐久度是裝備的一個屬性,材料根本沒有耐久這一個屬性。個別攻擊后會損壞的材料也不是因為耐久耗光而是它擁有攻擊后爆裂產生效果屬性,與裝備的耐久度系統無關。左納烏裝置火箭做余料有耐久但和裝備的耐久不是一回事。
所以我對耐久系統的描述如下:武器擁有基礎耐久和額外耐久2個數值,額外耐久僅在作為基底處于余料建造狀態時消耗且優先消耗,消耗耐久時將同時消耗基底和余料的耐久(如果余料存在耐久)。基礎耐久耗盡裝備將損壞,基底損壞余料將一起損壞。
舉例:木枝的基礎耐久為4,額外耐久為10。滿耐久木枝A攻擊一次后耐久為3/10,余料建造另一個木枝B后耐久分別為3/10,4,再攻擊4次后木枝A耐久為3/6,余料木枝B損壞,木枝A再次攻擊3次后損壞。
裝備間的余料建造如下表
耐久消耗都是同時的,除了武器加盾牌防御時特殊,只消耗盾牌耐久。
當基底武不消耗耐久時,如大師劍面對蓋儂完全開光,MSG,人馬乘騎攻擊,余料也不會消耗耐久。武器加盾防御仍然會消耗盾牌耐久,裝在MSG上的盾牌防御會碎掉。
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并且了解具體的機制情況,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