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虧損30億元的B站:說放棄游戲業務卻大喊“真香”
年虧損30億元的B站最近又有新的戰略發布,難道說真的要成為游戲公司嗎,同時具體的消息有哪些呢,還不知道的玩家一起來看看吧。
據媒體報道,B站將入股游族網絡,受此消息影響,游族網絡股價在收盤前大幅拉升一度漲超8%,隨后B站在回應中否認了這一傳聞,截至收盤游族網絡下跌1.77%。盡管靴子還未落定,資本依然看好B站對游族的入股,這與B站目前的業務特點不無關系。
3年前,B站董事長陳睿在上市采訪中表態,B站不是一家游戲公司,游戲是B站商業化的一種模式。經過一年努力,2020年B站游戲業務單季收入占比已從Q1的49.78%下降至Q4的29.43%,但從年度來看,游戲業務收入占比超40%,依然是B站的現金牛
2020年全年B站收入120億元,同比大漲77%,虧損也同步擴大134.28%至30.54億元,受制于在營銷與內容的巨額投入,B站不敢、也沒有辦法完全擺脫對游戲業務的依賴。
早在上市前,B站憑借代理發行《Fate/Grand Order》(FGO)樹立了游戲行業地位,游戲業務收入一度占總收入84%,隨后B站相繼推出了《碧藍航線》、《公主連結》等頗具ACG特色的游戲。
可以說沒有游戲業務,B站商業化難以發展,甚至無法在2018年成功上市。那陳睿為什么還要撕掉B站的游戲標簽?因為B站想要突破市場的收入天花板。
B站游戲業務收入分成兩種,一種是代理發行(75%),一種是聯運游戲(25%)。代理發行收入扣除掉開發商分成(30%)與渠道分成(0~50%)后為實際收入,聯運則是通過與合作方達成協議直接參與分成,比例在30~50%之間。
大熱的FGO、碧藍航線、公主連結都是典型的代理游戲,也是B站早期核心收入來源,這類二次元游戲非常依賴產品,優秀的產品可以帶來巨額收入,例如FGO一度登頂App Store暢銷榜第一位;但缺乏開發把控,也意味著喪失把控產品生命周期的能力,持續且超長生命周期的FGO畢竟是少數。
二次元游戲相對于游戲市場仍是小眾,用戶人數和ARPU相對有限,面對財大氣粗的騰訊、網易,以及難以預估的政策變化(2018年進口游戲版號審批暫停,就拖累了B站游戲獨代游戲上線進度),讓投資人很難信任B站能完全依靠自研游戲實現長期變現。
一方面B站在游戲市場強敵環伺、天花板明顯,但另一方面卻無法完全脫手游戲業務,那么B站的出路在哪?答案是發行。
在不久前的愚人節,B站宣布以每股42.36港元、總價9.6億港元投資心動公司,這對于股價近乎腰斬的心動而言無疑是在抄底,但心動公司同樣需要一位強有力的盟友。
這家知名的游戲公司除了擁有多款自研與代理游戲外,還有知名游戲分享社區TapTap,正是憑借TapTap獨特的發行模式,以及與B站聯合發行米哈游《原神》的案例,充分證明了雙方在游戲發行價值的高度契合。
對于B站而言,面對游戲領域競爭對手最好的策略不是“硬懟”,而是“打不過就加入”,一方面通過入股投資優質開發商,獲得優秀游戲獨代或者聯運權,另一方面也將自己獨特的發行能力發揮到極致,與合作伙伴強強合作。
在華為應用市場與騰訊游戲問題爆發前,游戲開發商苦于渠道發行商高額抽成,TapTap近乎0抽成模式吸引了大量游戲開發商,米哈游《原神》采取與TapTap與B站的合作也證明,在拋棄傳統應用市場發行推廣下,好作品依然可以獲得好回報。
近年來游族業務不斷崛起,在開發端,游族《少年三國志》也幫助其一改粗制濫造頁游廠商形象,移動游戲收入占比超過60%。
更重要的是,游族也擁有大量發行經驗,與騰訊一道代理了熱門手游《荒野亂斗》,海外代理發行了《圣斗士星矢:覺醒》、《神都夜行錄》、《華武戰國》,發行網絡遍及歐美、中東、亞洲、南美洲,于去年成功進入App Annie 2020年度全球頂級發行廠商52強。
總結來說,B站投入成本提升平臺內容吸引力,得到的用戶勢必需要通過各類商業手段獲取收入,盡管2020年廣告與營銷服務業務大有起色,但仍逃脫不了對游戲業務依賴,但相比直接競爭,差異化發力發行,將幫助其避開巨頭競爭。
而這也是投資者看好B站入股心動公司、游族網絡的核心原因。